close

昨天跟同事提起我要將書捐給先生任教的學校
她以疑惑的語氣問道:「妳先生不是教國中嗎?這是國小的讀物。」
我回答她:「很多事情他們是不如都市的孩子。」
我所謂的不如並不是資質的差異
而是環境給予他們的著實太少
而令人比較擔憂的另一個層面則是─
刺激也少,所以處在自己不知缺乏什麼的狀態

老公任教於臺灣唯一的島縣
且他的學校不在市中心
城鄉差距是處於都會區的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
也一言以蔽之無論是文化上、資源上、甚或價值觀念上的不同
但直到老公跟我說出幾項實例後
我才確切了解「城鄉差距」的落差比我所知的大的多

【實例一】
老公說如果在課堂上說到「美日」,諸如「美日安保條約」
如不寫在黑板上
學生們有人會以為是「美麗的太陽」
有人會直接聽音釋義─「美日」=「每天(日)」
昨天跟Anny說
她還以為我在說冷笑話

【實例二】
目前教材愈修愈簡單
很多我們以前國中學到的東西都沒有了
例如:衛青、霍去病在歷史課本中已沒教了
但國文課本中似乎還有教一些詩詞是有關伐匈奴的
教國三生的老公義務幫學生複習各科
當他說到某首詩是在講述霍去病伐匈奴的史實時
學生會以為霍去病是一種疾病

【實例三】
老公說在課堂上教書不能亂用形容詞
引用不當會累死自己
他昨天又跟我說上課想來說個小故事
說到某位人物時
用到「正起凜然」、「義正嚴詞」這兩句成語
糟糕了,有人不知道(不只有一位)
所以他接下來的時間是用在解釋這兩句成語的涵義

【實例四】
時事方面他們也不甚了解
如阿扁出訪中南美洲
他們不知道中南美洲在哪裡
如果更細說出國家名
也有人壓根不知道那是個國家


這些孩子不是全然不認真
有人在模擬大會考中考出不錯的成績
但在補充課外知識的動力上就是少一些
也不能說他們懶惰
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
說不定認為根本沒有需要
或者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
這些在我們看來隨手可得、時時映入眼簾的知識
在他們的世界裡並不是那麼即時或方便
應該說是我們處在一個很自然接受刺激的紛圍裡
而他們沒有那樣的環境

這樣也未必不好
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
老公曾說:「想想人生很奇妙,像我們擔心孩子教育問題的要辛苦操勞一輩子,但他看到他學生的家長,也是用他們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長,他們也許不會讀書,但也不會不滿足或覺得比別人短少多少,好像也挺快樂的。」
對這些孩子
老公曾激勵他們的話深得我心:「我期許你們努力讀書,只是希望你們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讀書的人生你已經知道了,大概就像村子裡的人吧!但既然有另一個可能,不妨試試,跳出去你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而讀書就是你腳下的踏板」
我想這些真的是他的肺腑之言
因為他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sha65 的頭像
    bosha65

    bosha65的部落格

    bosha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